欧美六月份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磁铁, 背后藏着中方战略的一盘大棋

  • 2025-07-30 01:04:52
  • 300

今年6月,中国对欧美的稀土磁铁出口数据像坐了高速电梯。美国采购量环比暴增660%,欧盟的进口占比更是一下子冲到43%,创下年内新高。表面看,这是贸易回暖的信号,但背后藏着中国稀土战略的一盘大棋,“合规民用放行,军用卡死不放”。

全球产业链刚松一口气,欧美对中国稀土的深度依赖,以及军工和民用需求间那条看不见的分界线,就被这组数据彻底暴露了。

今年4月,中国对钐、钆、铽等7种关键中重稀土出手管制,要求企业申报最终用途、拿许可才能出口。政策一出,立竿见影。4、5两个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暴跌80%,连日本铃木汽车都因为缺料被迫停产。而6月这场“报复性反弹”,直接源于中美5月谈成的协议,中国给通用、福特这些车企和风电巨头开了临时出口许可,审批流程也大大提速。另一边,美国也松口降了部分关税,还允许英伟达恢复对华AI芯片销售。

更现实的是,美国宣布7月起稀土磁铁关税要从零跳到25%,中国企业当然要抢在窗口关闭前集中出货。美国6月那352.8吨进口量里,超过六成都是“恐慌性囤货”。欧盟企业同样担心夜长梦多,德国大众等车企第一时间通过中国新开的“快速通道”锁定货源,硬是把欧盟的进口占比从32%推高到43%。

中国手上握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和近70%的矿产供应,但过去长期吃亏在“资源贱卖、定价权弱”。如今这套政策组合拳,正在扭转局面。6月出口的3188吨稀土磁体里,大多数是轻稀土,主要用在电动车电机和风电涡轮机这些民用清洁能源设备上。中国通过配额倾斜保民用需求,既撑住了全球绿色转型,也稳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有关企业借势提价,出口均价同比大涨93.8%,终于开始摆脱“低价原料出口”的老路。

另一边,美国军工产业链成了重点盯防对象,各类武器装备都是稀土使用大户。但美国本土的精炼能力几乎归零,90%得靠中国加工。中国要求企业申报稀土的“最终用途”,直接卡死流入军工的渠道。这种“民用放水、军用断流”的策略,既避免全球产业链动荡,又精准反制美国的技术封锁。

不过,6月的亮眼数据掩盖不了欧美的软肋。美国当月进口量同比仍降了52%。欧盟虽砸下10亿欧元想自建供应链,但预计到2030年自给率也仅20%。越南、马来西亚等替代产地看似热闹,但80%的稀土精矿还得从中国进口。技术上的差距更大。美国硕果仅存的稀土企业MP材料,挖出来的半成品至今得运到中国精炼。欧盟企业抱怨中国冶炼技术“领先十年”,环保成本更是望尘莫及。中国回收废旧磁体的再利用率高达95%,欧美连30%都不到。德国经济部长曾公开承认,没有中国稀土,欧洲绿色计划得推迟十年。这种依赖不是砸钱就能快速解决的。

欧美6月的“抢购潮”,本质是中国政策弹性与市场规律的双赢。能买到中国的,欧美就不会自己建厂。只要合规申报民用需求,中国企业自会开闸供货;但谁要企图把军工需求包装成“风电电机”,出再高价也别想拿到一克稀土。

未来,围绕稀土的博弈仍会是中美科技战的缩影:中国握着资源与技术两张王牌,欧美短期难以破局。这场6月的贸易反弹不是终点,它只是新一轮战略较量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