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10000mAh电池的超薄手机是可能的, 但也许不是一个好主意

  • 2025-07-28 00:38:16
  • 805

如果说所有智能手机用户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一定与电池有关。无论你用的是什么品牌的手机,大概率都希望它的电池容量更大、续航更久、充电更快。我是这样,我的朋友们是这样,绝大多数参与我调查和讨论的人也是这样。

正因如此,每当有配备超大电池的智能手机出现在新闻中时,人们总会饶有兴致。最近有传言称,一款尺寸与三星Galaxy S25 Ultra相当的手机,却搭载了10000毫安时的电池——这听起来简直像梦想照进现实,也难怪会引发关注。

我不想泼冷水,但凡事若好得不像真的,往往都有原因。我并非说硅碳电池是骗局,但它确实存在明显缺陷,这或许就是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对其敬而远之的原因。

什么是硅碳电池?

近两年,国产手机厂商推出了搭载硅碳电池的手机,其容量远高于传统电池。最新的例子包括7月份刚推出的两款中端机型荣耀X70和OPPO K13 TURBO,分别配备了8300毫安时和7000毫安时的电池。

这种高容量得益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升级。在硅碳电池中,石墨负极被掺入了硅,使其能在相同体积下存储更多能量。理论上,硅的储能能力是石墨的十倍,这让硅碳电池拥有了更高的能量密度。

简单来说,相同尺寸的电池,硅碳电池能提供更大容量,这也让轻薄手机和折叠屏手机得以配备更强的电池。比如荣耀 Magic V和OPPO Find N5,它们比上代机型明显更轻薄,却拥有更大的电池,正是得益于这项技术。

然而,这项成就背后暗藏隐患,这或许就是我们短期内难以见到更多硅碳电池手机的原因。

监管问题

在民用航空领域,你可能听说过锂离子电池携带上飞机有诸多限制: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及中国民航相关规定,旅客携带锂离子电池的额定能量值不得超过100瓦时(Wh)。超过100瓦时但不超过160瓦时的,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以装在交运行李或手提行李中的设备上,且只能携带两个,超过160瓦时的锂电池严禁携带。

在航空货运领域,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中的第188号特殊规定进一步规定:若锂电池的单颗电芯容量小于20瓦时,可视为“小型电池”,遵循简化的低成本运输规则。一旦单颗电芯超过20瓦时,电池会被归类为“危险品”,在国际物流中须遵循严格的包装、标签、申报和防护运输规格,运输成本会大幅增加。美国法规 49 CFR 173.185 也有类似限制,将单节电池的最大能量容量限制为20瓦时,欧盟也存在类似规定。

与监管机构不同,消费者通常用毫安时(mAh)来衡量手机电池容量,智能手机电池的标准电压通常为3.7V,很容易换算成瓦时(Wh):

瓦时(Wh)= 毫安时(mAh)×电压(V)÷1000

我为几款热门机型做了换算,以下是它们的瓦时和毫安时容量:

三星 Galaxy S25 Ultra:19.4瓦时 / 5000毫安时

iPhone 16 Pro Max:17.9瓦时 / 4702毫安时

OPPO Find X8 Ultra:22.57瓦时 / 6100毫安时

一加13:22.31瓦时 / 6000毫安时

你可能会好奇,OPPO Find X8 Ultra和一加13的电池容量都超过了6000毫安时,远超20瓦时的限制,却能通过国际空运的监管检查。答案其实很简单,例如一加13的官方规格页备注中就能找到:它采用了双电芯设计,每节电芯的容量为3000毫安时(11.46瓦时)。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之所以能带上飞机而无需标注为 “危险品”,也得益于多电芯设计。我在过去文章中已做过了介绍,这里就不做赘述了。但这并非手机电池面临的唯一挑战。

物理层面的难题

即便主流厂商纷纷效仿OPPO和一加采用多电芯设计,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大容量纯硅电池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剧烈膨胀:完全充电时,纯硅电池的体积会膨胀至原来的3倍,这会给电池带来机械应力,影响其正常工作。厂商为了限制膨胀,采用硅碳复合材料而非纯硅。加入碳不仅能增强结构稳定性、减少膨胀,还能改善其他问题。例如,硅的导电性较差,会减慢充电速度并产生更多热量,而碳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本质上,电池中硅的占比越高,容量就越大,但使用寿命也会越短。好消息是,厂商们正在研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改进手机电池;但坏消息是,我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智能手机上看到成果。

选择的权衡

我当然期待电池技术能有突破性进展,让手机续航“永不断电”,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高效的芯片和优化的能耗管理已经在提升续航了,下一步或许只是更聪明地运用现有技术。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选择问题:一边是大容量电池,可能用不了几年就会大幅衰减,但在衰减前能提供更长的单次续航;另一边是小容量电池,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充电,但在现代手机普遍支持的7年系统更新周期内,能更好地保持容量。

但这并不是最应该担心的,出于某些原因,用户会在1~2年后交易/出售旧手机,因此电池寿命较短不会对多数人造成太大影响。对更高容量电池的担心是,随着当前手机越来越薄的趋势,电池可能会因弯曲到一定程度而受到损害,从而破坏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屏障。如果电池短路,10000毫安时就会变成一颗小炸弹(各大新能源汽车厂为了营销互相砸电芯证明安全性的视频,相信你已经看过不少了)。

另外,在“快速充电”中,如此大的电流会流入电池,你最好确保双电芯的阻抗相等,否则其中一个会过热/充电。没错,大多数手机电池都有热熔断器来防止过热/充电,但在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错。

苹果、三星等国外手机巨头似乎选择了兼顾安全性和耐用性的产品,而中国品牌则更倾向于亮眼的参数和出色的续航。就我而言,我更认同国产品牌的选择,也乐见市场上有不同的选项供消费者挑选,但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