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调侃手机热到能煎蛋!专家:当心“妙招”对手机造成二次伤害
- 2025-07-12 23:12:38
- 431
极目新闻记者兰莎
实习生钟为均陆奕
进入七月,多地持续高温。不少网友反映,不仅人在户外热“化”了,手机也热“崩”了,出现发烫、卡顿、网速变慢、黑屏等情况。网友们纷纷祭出了手机降温“妙招”,如有的给手机敷上冰贴、冰袋,有的直接把手机放进冰箱,更有的玩起了“抽象”,给手机自定义了“制冷模式”。这些紧急降温的方法真的靠谱吗?究竟如何才能给手机科学降温?就此问题,7月11日,极目新闻采访了武汉电信5G设备安全官陈畅,为广大读者和网友们进行专业解答。
天太热手机也“中暑”
与气温和运行有关
“热炸了,视频没拍几个,手机可以煎蛋了”“又到了手机烫得能当热水袋的季节了”“我在室外待了5分钟,现在感觉我手机要热炸了”……盛夏酷暑,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在各大网络平台,网友们纷纷开启花式吐槽模式,段子一个比一个精彩。
“手机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宕机,主要与硬件性能和散热条件有关。”武汉电信5G设备安全官陈畅如是认为。他解释道,手机发热主要源自三个核心部件:处理器(CPU/GPU)、电池和射频模块。手机运行时,处理器(CPU/GPU)、电池、射频天线等硬件均会因能量转化而产生热量。在高性能运行状态下,如玩大型游戏、观看高清视频或进行拍摄时,这些硬件的功耗会明显增加,进而产生更多的热量。而环境温度是夏季手机异常发热的关键诱因。夏季手机散热慢,若使用大功耗软件,更容易增加手机功耗。此外,手机厂商为保护电池以及相关的功能,通常会设置温度保护机制,会主动限制性能以避免安全隐患。
陈畅介绍称,手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为0-35℃(最佳22℃左右),此区间内芯片、电池性能稳定,无安全风险;异常预警温度:40-45℃(体感“烫手”),此时手机可能触发降频(降低性能保温度),长期处于此区间会加速电池老化(容量每月衰减0.5%-1%);危险温度:>50℃(如阳光直射下的车内使用),可能导致屏幕触控失灵、自动关机,极端情况(>60℃)存在电池鼓包风险。
几元钱的冰帖拯救几千元的手机
当心造成二次伤害
“将手机直接放入冰箱”“几块钱冰贴就能解决几千块手机的烦恼”“两个退热贴交替使用,贴一下拿下来晾一下,用这个方法实现直播2小时不关机”……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晒出的快速降温技巧五花八门。
当手机热到烫手时,采取正确快速的降温措施十分必要,然而,网络流传的许多“妙招”实际上可能对手机造成二次伤害。“手机内部有精密电子元件,且机身不防水,当手机温度较高,突然被贴上冰块或退热贴,甚至放进冰箱,可能导致手机内水蒸气凝固液化,产生水滴,对电子元件的运行带来影响。”陈畅称。
那么该如何给手机科学降温呢?陈畅建议道,手机发热严重时,可通过如下四种方式降温:第一,可取下手机壳,帮助其散发热量;第二,可将手机放在冰凉的石板、玻璃桌面上散热;第三,可以给手机配散热背夹或者用小风扇;第四,可关闭所有后台应用,并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必要时,还可关机一段时间再重启。
消费者若想选择散热性能较好的手机,陈畅建议需关注“散热材质+面积+系统调校”等几项指标。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多款手机在宣传上强调散热性能,如红魔10Pro:搭载12000mm²超大VC均热板+离心风扇;ROGPhone7系列:矩阵式液冷7.0+酷冷风洞,配合外接风扇可降屏温8℃;Neo10Pro:6400mm²天幕级VC+定制散热膜,天玑9400芯片能效比优,日常使用几乎无感发热;OPPOK13Turbo:同价位唯一内置风扇的机型,冰锋架构Pro压制核心温度在40℃内。
陈畅提醒道,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手机可能有特定的降温设置值得利用。如iOS用户可通过设置“降低白点值”来减少屏幕功耗;安卓用户可设置“后台进程限制”;游戏玩家还可以针对特定游戏进行画面设置优化或关闭耗电特效。这些调整能在几乎不影响体验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处理器负荷与发热量。
- 上一篇:突然到爱人能力的底层逻辑
- 下一篇:特朗普祝一切顺利马斯克回复红色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