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时, 这几个地方不查, 开走后哭都没地方哭
- 2025-07-20 15:35:44
- 533
当我们去提新车时,肯定想尽快的把朝思暮想的新车提回家。但看似顺利的提车流程,实则暗藏不少需要留意的细节。可别以为签完合同、办完手续就能高枕无忧,一旦疏忽了这几个关键检查,后续麻烦可能接踵而至。那我们该重点检查哪些地方,才能避免踩坑呢?
车漆不细看,回家发现瑕疵只能自认倒霉
车漆检查是发现车辆运损痕迹、确保品质过关的第一步。检查时,应先绕车一周,观察车身是否存在明显色差,然后应当打开手机手电筒,着重检查前后保险杠、车门边缘等易刮擦部位,查看是否有划痕、色差或补漆痕迹。同时,要用手触摸漆面,若感觉比较光滑且无颗粒感,大概率说明漆面质量合格。通过上述的车漆检查,能有效避免因车辆外观瑕疵带来的后续麻烦,保障自身购车权益。
不检查车辆铭牌和配件日期,小心买到“问题车”
检查车辆铭牌和配件信息,是提车时识别库存车隐患和保障用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通过车辆铭牌可快速识别库存车。大多数情况下国产车出厂超6个月、进口车超1年,就可能被认定为库存车。比如今年4月份提车,若车辆铭牌生产日期是去年3月,就属于库存车范畴,可能因长期停放出现电池馈电、轮胎局部变形等问题。
另一方面,核对轮胎、玻璃等配件生产日期也很重要。若配件生产日期晚于整车出厂日期,大概率意味着配件被更换过。例如,2024年6月出厂的车辆,轮胎却标注“2424”(即6月中旬生产),那说明轮胎大概率经过更换,可能存在维修历史。通过这些检查来判断车辆是否为库存车及配件更换情况,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让后续用车更放心。
行驶里程与车内配置运行状况不检查清楚,回头修车还得自己掏钱
行驶里程与车内配置运行状况检查是验证车辆实际状况的关键环节。检查时,优先查看行驶里程。从工厂到4S店的运输过程中,若通过板车托运,里程可能接近0;若通过人工驾驶进行短距离调配,车辆行驶里程会有所增加。一般来说,新车初始里程通常在30公里以内比较合理。但如果超过30公里,就要向4S店询问清楚,以防车辆是否为试驾车或展车。
里程检查完,还需要仔细检查车内各项功能,比如中控屏幕操作是否流畅、座椅调整是否到位、开关车窗有无异响,就像此前有车主提车时,没测试天窗功能。提车回家后发现无法开启,联系4S店时,对方以“提车时已确认无问题”为由拒绝索赔,只能自费进行维修。通过对行驶里程与车内配置运行状况的仔细检查,才能全面了解车辆状态,避免后续使用中出现问题。
提车的喜悦的确让人激动,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保持谨慎。应从车身外观到内饰进行检查,而且像车漆检查、车辆生产日期核对这些细节的检查也不容小视。别让一时的疏忽,给未来用车埋下隐患。
- 上一篇:那尔那茜本科毕业后留学年
- 下一篇:鹿晗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