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产品设计的转型思维: 从确定性到探索性
- 2025-08-02 17:27:37
- 683
从“确定性”的线性规划,到“探索性”的实时交互设计,AI正在重塑需求理解方式、创造流程与人机协同机制。本文将从实操角度切入,拆解AI介入产品设计的关键变化,帮助你重新定义“好设计”的边界。
说明:本文不讨论纯AI代理模式,而聚焦于AI如何为现有软件业务赋能。
1.技术体系演进: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
在传统软件产品中,技术体系高度确定性。产品经理基于业务需求编写清晰的需求文档并设计标准原型,业务流程按照既定规则执行。这样可以保证功能可控、效果可预期。然而,软件+AI产品的技术体系更具不确定性:AI模块通常被视为“黑盒”,其内部决策逻辑难以完全掌握,无法像传统系统那样用固定规则约束所有流程。
传统产品技术体系:高度确定性,需求分析明确,可形成规范文档和流程。
软件+AI技术体系:复杂不确定,AI黑盒特性导致处理过程难以预先界定,业务流程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
这种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转变为产品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应对不确定性的产品设计思路
AI为产品创新带来机会的同时,也改变了设计交付方式和思路。面对AI不确定的特性,产品设计的交付成果和重点需要发生调整。
2.1交付成果的转变
与传统产品着重功能说明不同,AI赋能产品更关注技术可行性验证。例如,产品经理不再仅输出固定的功能需求文档,而是需要给出验证结果和原型示例:
传统交付:以详细的功能需求文档和流程说明为主。
AI赋能交付:以演示原型(DEMO)和数据用例集为主,用以验证AI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这样可以让研发团队直观理解AI功能的实际效果及表现,而不是仅凭书面描述推断系统行为。其核心原因在于AI大模型的黑盒特性,技术上难以事先明确定义其决策过程,可能导致系统功能或业务流程出现非预期的变化。
2.2核心问题与能力需求
基于上述特点,产品经理在AI产品设计时需要重新抽象业务需求,重点考虑以下关键问题:
需求与模型能力是否匹配?业务需求与基础大模型(基础模型)的能力边界是否兼容?
在哪些场景引入AI?判断什么情形适合让AI介入,以发挥其优势。
如何技术接入AI?如何将AI引入到业务流程或系统中去?
如何降低黑盒影响?怎样尽量减少AI黑盒属性对业务的负面影响?
这四个问题实际上对应着AI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四项核心能力:
建立AI认知能力:明确AI的本质和能力边界,了解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业务理解能力:判断业务场景是否适合由AI解决,明确AI介入的价值点。
原型构建能力:利用提示词工程、流程设计等方法快速搭建AI功能演示原型。
评估优化能力:通过提示词优化、流程调整、模型微调等手段,不断优化AI在业务中的应用效果。
3.产品经理四大核心能力与培养
针对上述四大能力,产品经理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
3.1建立AI认知能力
AI-first思维:遇到问题时优先考虑AI解决方案,将AI视为工作中的“助手”角色。
持续学习:通过阅读AI技术资讯、研究报告和前沿案例,了解最新的AI发展动态和应用趋势。
实践体验:多尝试市面上的各类AI产品,学习竞品或工具的设计思路和解决路径,丰富自己的AI产品视野。
3.2深化业务理解能力
1)建立业务场景判断框架:根据业务需求和AI能力边界,评估AI适配度。
高适配场景:规则复杂、内容创意要求高、对结果容错度大的任务。
中适配场景:需要人机协作、有一定容错空间的任务。
低适配场景:零容错、高度监管、纯逻辑计算的任务。
2)业务需求抽象拆解:将复杂业务拆解为可由AI处理的子任务。
任务颗粒度分解:将业务流程分解为AI能直接执行的单一任务。
业务流梳理:识别业务流程中可以由AI介入的环节。
效果预期设定:明确AI介入后的价值点和衡量指标。
3.3AI原型构建能力
提示词工程与原型设计:构建结构化的提示词模板(角色-任务-格式-约束)来指导AI生成效果,使用少样本(Few-shot)示例和连锁思维(Chain-of-Thought)等技巧提高生成质量。
工作流设计:根据场景设计单链路或多链路流程,为异常情况设置错误处理机制,并定义必要的人工介入点(如用户隐私、财务操作、法律合规等高风险决策,或质量检查和AI低置信度的环节)。
快速原型搭建:利用低代码平台(如Coze、n8n等)和现成API快速集成AI能力,迅速搭建最小可行产品(MVP)原型进行验证。
3.4AI系统评估与优化能力
测试数据集构建:设计覆盖正常、边界、异常三类场景的测试用例;确保标注质量和标准一致性,并通过持续更新机制保持数据集的有效性。
效果评估体系:建立定量评估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响应时长等)和定性指标(如用户满意度、业务价值实现度等),并通过A/B测试对比AI版本与传统方案的表现。
迭代优化流程:分类诊断问题来源(提示词问题、数据问题或模型能力不足),根据业务影响和技术难度排序优化优先级,通过持续监控和反馈闭环不断提升AI系统的实际效果。
4.总结
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转变要求AI产品经理重新审视传统设计思路,强调验证和迭代。在AI赋能的产品中,我们将交付重点从固定文档转向可演示的原型和数据结果,更关注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同时,产品经理需要建立AI认知、深入理解业务、快速构建原型并持续评估优化。通过不断提升这四大核心能力,产品团队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AI时代设计出有效的产品,实现业务价值的最大化。
- 上一篇:黄子韬被问有想过跟徐艺洋离婚吗
- 下一篇:银行柜员拿放大镜办业务被吐槽效率低